羅永浩直播帶貨1.1億、“小朱配琦”組合兩小時帶貨4014萬、各地市縣長、村長等紛紛跟上潮流,直播的浪潮是一波高過一波。
直播作為一種新的推廣方式,在疫情下的發展無比迅速,品牌主們爭相競爭,直播效果數據確實令人眼紅,但如果只是看到眼前的數據,不去想一輪直播過后,如何利用熱度進行流量的承載,建立屬于自己的私域流量,那就等于到嘴的鴨子飛了,白白浪費一個很好的機會。
今天,小編要講的不是如何做直播?也不是怎么做好直播........而是把重點放在直播的流量轉化,也就是直播前后我們到底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夠更好的抓住流量,抓住用戶,以下主要從三個方面來思考:
直播火熱異常,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好的消息,比如產品質量不合格、假冒偽劣、網紅直播帶貨欺騙消費者、商家宣傳與實際不符、欺詐、有價無貨等問題不斷冒出,都關乎到產品本身的問題。
產品是企業定位的產物,本質上是為解決用戶需求,為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,可當下出現的一系列產品質量問題,已經嚴重威脅到用戶本身。特別是關乎直播后用戶的留存與轉化問題,產品質量不好,流量再多,再好的直播平臺與主播都救不了。
對企業來說,產品是立身之本,解決消費者需求是存在的價值,切記因一己之私,而不按生產標準生產、惡意虛假宣傳,不僅會害了自身,還害了整個行業,得罪消費者,這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。
截至2020年,我國大大小小的網絡直播平臺在40-50個之間,比較出名有斗魚TV,虎牙直播,嗶哩嗶哩直播等,隨著直播的快速發展,各大網絡巨頭們紛紛入駐直播,加大投入力度來競爭流量與用戶,好不熱鬧。
平臺增多意味著選擇的困難加大,不同的直播平臺,受眾不一樣,效果也不一樣。用戶在哪,企業的營銷觸角就在哪,要想成功通過直播引流,如何選出一個合適的直播平臺是非常重要的。
首先,企業面對的用戶是誰,重點是從年齡段、興趣愛好、是否看直播、平臺使用習慣、購物動機是什么等方面去看,細分人群;其次,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是什么類型的,面向企業端(B端)還是客戶端(C端),具備什么樣的優勢與差異點等,找準受眾與差異點,選出最適合的直播平臺。
據央視報道,“小朱配琦”這場公益直播吸引了1091萬人觀看,累計觀看次數1.22億,直播間點贊數1.6億,兩個小時的直播,累計賣出總價值4014萬元的湖北商品,帶來的流量是巨大的。
如此龐大的流量與用戶數據,對于企業來講是香餑餑,機會可遇不可求,如果能夠促進用戶流量的成功轉化,培養用戶的品牌忠誠,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,那這場直播的效果將遠遠超出預期,效果不可估量。那么,優質的線上平臺起著非常重要的鏈接作用。
第一,精心策劃產品賣點,簡稱“說人話”,線上平臺延續直播中產品的描述,結合精心設計排版,將語言變成更直觀的畫面,喚醒并加深消費者記憶;第二,加強與用戶的互動,利用新穎的活動吸引用戶,結合用戶抽獎、領取優惠劵等方式加強互動,打通從直播創建、流量獲取到交易轉化的營銷閉環。
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,也要清楚的明白,直播固然好,但是也有它的弊端,需要我們辯證的去看待,而不是一頭扎進去。
直播從本質上來講還是一種營銷方式,其背后的底層邏輯是不變的,還是得從目標用戶人群分析開始,明確需求,找到產品對用戶的價值,聚焦策劃展示內容,縮短用戶決策路徑,從平臺選擇、流量引入與轉化形成閉環,做精準營銷。
哪里有流量有用戶,哪里就有企業推廣。信息爆炸的時代,看到各種盈利數據,個人和企業不免憂慮,特別是TO B企業,生怕錯過,直播處在風口,都想分一杯羹,但往往在這個時候,更需要的是冷靜冷靜再冷靜,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適合直播帶貨,需要客觀分析,適合的才是最好的。
所以,各位老鐵們,選擇需慎重?。。。?/strong>
本文為原創文章,版權皆為作品作者所有,若轉載此文,請在文章開頭標注“作者”“來源”及本頁鏈接,歡迎分享,但拒絕所有商業目的的轉載。